| 获奖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奖励等级 |
颁奖单位 |
获奖单位 |
参加人 |
获奖年份 |
| 闭链式重载快速步行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教育部 |
北京交通大学(1) |
姚燕安(1)武建昫(2)阮强(3)刘超(4)郝艳玲(5)沈海阔(6) |
2022 |
| 基于多类型机器人协同的无人仓储数智集成系统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北京交通大学(1) |
朱晓敏(1)栾静(2)高海伟(3)米志龙(4)刘冬薇(5)王卫军(6)郭炳晖(7)卢君(8)金龙(9)王艳操(10)康正(11) |
2022 |
| 复兴号CR200J动车组轴装制动盘开发 |
第八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创新奖 |
科技创新奖 |
全国铁道团委、中国国家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劳动和卫生部、川藏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中国铁道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1) |
李志强(1) |
2022 |
| 锂电钢轨砂带新型打磨设备自主研制及工程应用 |
第八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创新奖 |
科技创新奖 |
全国铁道团委、中国国家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劳动和卫生部、川藏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中国铁道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1) |
樊文刚(1)刘月明(2)吴志伟(3) |
2022 |
| 高速列车车轴寿命预测及修程修制优化关键技术 |
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铁道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1) |
王文静(1)吴圣川(2)孙成奇(3)金新灿(4)周平宇(5)王兴华(6)李建平(7)霍华风(8)丁然(9)冯永华(10)韩俊臣(11)葛召华(12)杨广雪(13)李忠文(14)黄永巍(15)邹骅(16)张国平(17)杨彪(18)王斌杰(19)周庆祥(20)霍锋锋(21)奥妮(22)郑静(23)韩光旭(24)闫瑞国(25) |
2022 |
| 低成本高强韧性非调质钢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北京交通大学(2) |
周立新(1)惠卫军(2)郑文超(3)周敦世(4)张念(5)王本满(6)柳萍(7)罗时杰(8)张永健(9) |
2022 |
| 城轨列车机电系统服役性能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教育部 |
北京交通大学(2) |
杨建伟(1)李强(2)姚德臣(3)穆俊斌(4)王金海(5)李雪昆(6)张振先(7)赵媛媛(8)李熙(9)朱爱华(10)李欣(11)殷怡(12)李玉山(13)陈彦宏(14)孙景辉(15)高一凡(16)张骄(17)陈小英(18)王衍学(19)许贵阳(20) |
2022 |
| 高性能磁性液体动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 |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2) |
李德才(1)王玉明(2)何新智(3)张志力(4)牛小东(5)胡洋(6)杨小龙(7)郭昀奇(8)邸楠楠(9)颜招强(10)李永健(11)程艳红(12)晋立丛(13)谢君(14)姚杰(15) |
2022 |
| 面向复杂环境的高适应性自学习多足运载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2) |
曹政才(1)姚燕安(2)杨旭(3)江磊(4)许鹏(5)武建昫(6)张东(7)李晔卓(8)刘超(9) |
2022 |
| 高速动车组数智化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
北京交通大学(2) |
马利军(1)徐磊(2)邓学寿(3)刘泰(4)孙华(5)王川(6)顾佳(7)彭清畅(8)殷怡(9)宋培元(10) |
2022 |
| 高速列车数字化焊接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技术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
北京交通大学(3) |
韩晓辉(1)马利军(2)吴圣川(3)徐磊(4)张志毅(5)李兵(6)李帅贞(7)邹骅(8)李刚卿(9)曹金山(10)吴坚(11)奥妮(12)胡雅楠(13)李文超(14)张合礼(15) |
2022 |
| 钢铁企业500米成品钢轨生产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
北京交通大学(4) |
何建中(1)刘振刚(2)成永久(3)梁正伟(4)吴章忠(5)丁韦(6)戴聃(7)郭利宏(8)郝振宇(9)涛雅(10)杨其全(11)高古辉(12)李中原(13)张凤明(14)张达先(15) |
2022 |
| 高强塑性贝氏体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制造关键技术和产业化 |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
三等奖 |
河北省人民政府 |
北京交通大学(4) |
张俊粉(1)高古辉(2)白秉哲(3)张明博(4)贾元海(5)靳刚强(6) |
2022 |
| 基础件用特殊钢长寿命机理、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
冶金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4) |
苏杰(1)钱刚(2)惠卫军(3)王毛球(4)许晓红(5)周立新(6)白云(7)郝彦英(8)刘振宝(9)徐乐(10)冯桂萍(11)纪玉忠(12)张永健(13)郑文超(14)何肖飞(15) |
2022 |
| 500m成品钢轨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4) |
何健中(1)刘振刚(2)成永久(3)梁正伟(4)吴章忠(5) |
2022 |
| 复兴号冬奥智能动车组智能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
北京交通大学(4) |
尹振坤(1)邵军(2)关春晖(3)沈迪(4)马凯(5)于昊朋(6)杨广雪(7)董维金(8)贾兴泷(9)盖杰(10)胡文龙(11)张笑凡(12)王晓虹(13)崔鹏翔(14)张怀强(15) |
2022 |
| 新一代复兴号冬奥智能动车组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
北京交通大学(5) |
沙淼(1)朱彦(2)张波(3)王树宾(4)曾一鸣(5)梁彦军(6)吴昌荣(7)宋玉坤(8)张海柱(9)刘兆金(10)刘俊阳(11)周伟旭(12)高林林(13)王文静(14)王田天(15) |
2022 |
| 京张智能动车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铁道科技奖 |
特等奖 |
中国铁道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6) |
周黎(1)邓海(2)齐延辉(3)沙淼(4)朱彦(5)单巍(6)李永恒(7)穆鑫(8)张波(9)李宏伟(10)任广强(11)邵军(12)尹振坤(13)付政波(14)曾一鸣(15)王铁胜(16)贾潞(17)张国芹(18)董雪妍(19)王志(20)张海柱(21)王超(22)王文静(23)马胜全(24)任延静(25)沈迪(26)张洁(27)崔婧美(28)刘伟志(29)王中尧(30)王希刚(31)刘涛(32)范军(33)刘俊阳(34)石海明(35)赵金龙(36)夏春晶(37)高鹏(38)刘炳全(39)姜旭东(40) |
2022 |
| 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永磁牵引系统研制与应用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
北京交通大学(6) |
杨伟君(1)殷振环(2)张波(3)王文静(4)谢冰若(5)左鹏(6)汪忠海(7)邱腾飞(8)白龙(9)陈明远(10)哈大雷(11)杨光威(12)陶元之(13)姜龙飞(14)马强(15) |
2022 |
| 基于AI和机理模型的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智能优化与控制技术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6) |
于瑞云(1)王晋生(2)韩清凯(3)王鹏飞(4)李婕(5)毕雪峰(6)刘强(7)张建国(8)黄杰(9)巩思茜(10)郑永豪(11)刘其宗(12)夏伟(13)白龙(14)李卉(15) |
2022 |
| 铝镁合金高真空压铸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 |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北京交通大学(6); |
熊守美(1)于文波(2)郭志鹏(3)柳百成(4)王成刚(5)张云峰(6)佟国栋(7)易曼丽(8)王俊有(9)方建儒(10)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