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云端,停课不停学”系列报道(十八)--《英语II》

发布日期:2020-03-03  阅读次数:607次  来源: 本科教学  作者:陈平


我的线上第一课——2019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英语II》教师陈平

    17年前,“非典”肆虐京城时,我在读研究生。一夜醒来,我们加入了失学的队伍,跟老师失去了联系。当时的中国尚处于2G时代,微信、视频电话跟我们隔了一代人,获取资讯、了解疫情的大帮手是纸媒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它们如日中天,一时洛阳纸贵。

    2020年,一场建国以来最大的疫情席卷中国时,我们已进入5G时代,通信技术全球领先。我国在尖端技术上的突破使我们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实现黑板、粉笔向数字教室的华丽转向。这些伟大的科技进步在今天年轻的Pad一代眼里太过稀松平常,但是,作为一个以学生和老师身份分别经历了两次疫情的人,我由衷地感叹祖国之强盛,科技之发达,科技人员之伟大。

    正常开学是二月底,二月二号,孙娟娟老师的新年祝福和开工短信便扑面而来:准备网络教学。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骤然将春节变成了新学期,从那天起便开始从各种渠道找教材,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填表,报计划,找教学平台……。同时,这场疫情也让我们的新学期变成了漫长的假期,上世纪仅存于科幻小说家笔下的居家办公居然如此大规模地实现了。

    找人不难,找教材不易。同学们散居在全国各地,疫情严重影响物流,让学生自购教材已经不现实。幸好出版社课件中有课文,我花了两天时间在课件中抠课文,课件中没有课后练习,我一课一课地敲练习、排版,敲到第三课的时候喜从天降,左映娟老师设法弄到了教材的电子版。听力材料没有电子版,只得逐字逐句地录入。在开学前一周,终于备齐所有的材料连同作业清单发到每一个同学的邮箱,通过微信群通知并敦促他们做好课前预习。

01.png

     微信群是我和学生沟通最常用的平台。为了督促同学们学习,我要求每一个同学加我微信好友。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语感,我从每一个单元的课文中精选了一些句子,提前发至同学们的邮箱。该单元的授课结束后,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能熟练背诵这些句子。上学期是当面过关,这学期网络教学期间则通过微信视频背诵。令我倍受鼓舞的是,有几位同学尚未开学就把这些句子掌握了,通过微信视频熟练地背诵下来了。另外,我要求每一个同学坚持听课做笔记,并在课后通过微信照片抽查同学的笔记,通过笔记能看出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学生还通过微信私下跟我交流学习情况,答疑解惑。

    至于教学平台的选择,初期不是因为太少因为选择太多而犯愁,内有学校的教务平台,外有中国慕课网,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我是文科男,技术迟钝,为了保证开学不掉链子,下载了很多软件逐个试用,还把家人当学生使了一个星期,尤其是比较后三个平台的功能、稳定性后,最终选择了操作简单、页面简洁、稳定性好的腾讯课堂。开学前一天依然忐忑,反复熟悉腾讯课堂的邀请上课、点名、分享文件、音视频播放等各种操作。对于老师而言,每一个失误影响的都是一群人,浪费同学们的宝贵时间,所以,每次课我都争取做最好的准备,力争将个人的技术失误降到零。

02.png

    使用腾讯课堂已经一星期了,作为菜鸟级的用户,我认为腾讯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在线教育平台,它上手快,音质清晰,性能稳定,而且能隔天生成回放。作为老师,我对同学们的表现也感到满意。我们的小班型教学(15人一班)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会通过随时点名提问每一个同学快速掌握每个个体的听课情况。在传统的教室,有时候,我让两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分享答案,这样做有人数受限、书写缓慢的弊端,而在腾讯课堂的小窗,同学们可以实时批量分享他们的答案,我同时可以做快速的点评和分析,在这一点上网课的优势不言而喻。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面对面的教学中主动上讲台分享答案的同学并不多,一些同学非要老师点名才硬着头皮上。但是,同学们在网课的小窗中分享答案的积极性却很高,如何将网课的这些优势跟传统教学相结合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03.png


    我也在本期教学中纳入了中国慕课网,这个平台不能实现师生实时互动,严格来说它是一个自学平台。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外完成中国慕课网中《高级综合英语》相关单元的学习,正常学习时间都采取腾讯直播教学。

    教学之余,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尤其是学生们的寒假作文。去年放假时做了一件很不讨喜的事情,给同学们布置了寒假作业:五篇议论文写作,读世界名著Animal Farm,写一篇300字的读书报告。春节期间先在电脑上改了一批,因视觉、手肘疲劳,于是改为纸版修改,然后拍照私信反馈给同学,等开学了再给同学们返纸稿。改了这么多天作文,委实觉得孩子们也不容易,搜肠刮肚每篇要写上250字,还要结构合理、论证有力、逻辑清楚、行文流畅、用词准确,要把这个系统工程做好,太难了!不过,正因为难,我们才去做,只有经历过惊涛骇浪的大海,才有笑对人生的力量和勇气。

05.png


    一个同学给我发信说,“老师,我想回学校,虽然宿舍又小又挤。”我感动了,是啊,交大还是那么小,那么挤,但是,我们都愿意大口呼吸那里的空气,相信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