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云端,停课不停学”系列报道(十一)--李琦老师经验分享

发布日期:2020-02-29  阅读次数:843次  来源: 本科教学  作者:李琦


这学期,本人承担了《应用统计学》和《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英语)》两门本科生课程的授课任务。面临着课时多,课程内容涉及数学知识多,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英语教学等困难。在接到学校相关通知后,围绕素材准备、平台融合、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准备授课素材,确定教学方案

利用寒假时间,更新了课程的课件;将前期教改项目积累的《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SPOC视频集上传课程平台;联系人民大学出版社,得到了最新版的电子教材,并与学生分享;选取了中国MOOC平台的相关课程作为保底自学材料。同时,与专业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撰写了教学方案、自学指导书、教学日历等文件,并根据调整进行更新。

2. 调试课程平台,设计融合方案

开课前,测试了包括腾讯课堂、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课程平台,根据教学方案,网络承载能力,选择了融合方案。

031.png

·      学校课程平台:上传课件、资料、SPOC视频

·      腾讯课堂:直播授课,(一天后可回看,本地同时录屏作为副本),根据网络拥堵情况,选用腾讯会议、钉钉直播作为预案

·      微信课程专用群:发布通知、在线答疑、收发问卷

·      雨课堂微信插件:阶段检测、发布通知

·      保底预案:当网络授课出现问题等特殊情况下,学生应自学课程平台中的资料、课件、SPOC视频,然后微信在线答疑。

在正式上课前,与选课同学进行了联网测试,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与体验情况。

3. 进行直播授课,开展翻转课堂

由于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完全自学的难度较大,也没有现成的MOOC课程,还是选用了直播授课为主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每次授课分为2小节,每小节进行30分钟的直播授课,其他时间进行讨论与自学。

032.png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障授课效果,设计并开展了翻转教学模式。由学生根据课件、课本进行预习,然后通过雨课堂随堂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难点串讲。于第一周的周五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上进行了实践,效果良好。

033.png

4. 发挥专业优势,践行课程思政。

《应用统计学》、《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前几周的授课内容,涉及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国家官方媒体对疫情的解读,树立科学的数据观点和正确价值取向。授课教师援引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发布的关于“四分位间距”、“中位数”、“置信区间”等专业词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课程以后,可以对这些概念有更加清晰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反馈说:“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媒体对这种数据也是各种解读,希望通过这个课的学习,让我能更加科学的看待这些数据,不被谣言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