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机械工程学科

发布日期:2019-10-24  阅读次数:6140次  来源:  作者:

1.学科概况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起源于1958年成立的铁道车辆、热力机车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本学科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学科优势、拓展学科范围、优化学科布局,以轨道交通与航天国防为主要服务行业,以轨道车辆及运载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学科现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平台,建设了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近四年来,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2.定位与目标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服务轨道交通和航天国防,拓展研究领域、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打造我国轨道车辆和运载工具关键技术研发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成优势特色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实力居全国前列的一流学科。

3.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下列学科优势:

(1)轨道车辆结构强度与可靠性设计。对接国家轨道交通重大工程需求,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转向架载荷谱研究,提出了基于损伤一致性准则的编谱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转向架载荷标定试验台,首创了完整的轨道车辆转向架结构疲劳可靠性评估体系,建成了国际先进的轨道车辆疲劳可靠性研究基地。在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设计与评估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位置。

(2)磁性液体密封理论与技术。致力于磁性液体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首次将磁性液体用于往复密封,建立了往复密封耐压及携带量理论,提出了独具体系的磁性液体密封设计方法,显著提高了复杂工况下旋转密封、大直径静密封和往复密封的效果和寿命。“载运工具关键设备的磁性液体密封研究”团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

(3)机构与机器人学理论与应用。面向机构与机器人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并联机器人机构、多模式连杆式移动机器人、遥操作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综合理论和多模式连杆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理论,研制成功用于航天运载装备制造的智能加工机器人。近四年发表高水平论文6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军委卓青1人,建成了一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团队。

(4)航天及国防运载装备关键部件测试与加工技术。围绕国家航天和国防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发出某系列武器装备重要性能的试验测试系统,研制成功航天运载工具重要部件的专用数控加工机床,解决了航天与国防装备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人才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从事机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管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本学科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

5.学科方向设置

本学科聚焦学科发展国际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在保证学科体系完备的基础上,突出轨道交通和运载工具的行业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包括:轨道车辆结构强度与可靠性、机构学与机器人、磁性液体理论与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机电系统控制及状态检测、机械材料加工工程、微机电系统流动传热与能源技术装备。

6.国内外影响

近年来,本学科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学科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名列前矛。本学科自2014年以来一直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300强,其中2016年进入300强,2017年和2018年进入250强。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2016年和2017年都是200强,2018为150强。本学科在世界大学学科中的排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学科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影响。

(2)本学科多名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刊物担任重要职务。除一批教师在国内学术组织和刊物任职外,本学科还有多位教授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重要职务,其中有5人任国际著名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有2人任加拿大工程院Fellow;有IEEE Fellow 1 人;有4人担任重要国际学术组织的副理事长/理事;他们在为学术组织服务的同时也扩大了本学科的国内外影响。

(3)本学科部分学科方向在国内外本领域处于重要地位。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团队是我国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中坚力量,为我国轨道车辆自主创新和安全运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磁性液体密封团队攻克了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难题,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一批国防和民用的重要装备上,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机构学与机器人、电液伺服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方向围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工作,得到了相关领域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4)本学科是轨道车辆设计、制造与运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依托本学科及其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不仅开展了从学士到博士学位的学历教育,培养了大批轨道车辆所需的研究和设计人才,还与铁道部规划并建立了动车组理论培训基地,长期致力于高铁动车组急需的运用与管理人才的培训,在轨道交通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