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习近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发布日期:2013-07-03  阅读次数:4282次  来源:  作者:

 

2.jpg 

 

编者按: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年5月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层出不穷,迫切要求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

我们党自建党以来,始终把加强自身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在加强学习上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

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统一思想的工作。但统一思想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有的同志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态度上是积极的,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容易产生偏差,把科学发展观与宏观调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事实上,宏观调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宏观调控把滥用土地的闸门关住,把过热的投资降下来,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清理掉,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当然,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现在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是统一的。我们要继续花力气、下工夫,认真做好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统一思想的工作,使全省上下不断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

 

处理好三对时间关系

(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抓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要善作善成,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二要再接再厉,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三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这三对关系,从时间的传递来说,第一对关系是要处理好昨天与今天的关系,昨天有部署,今天要抓落实;第二对关系是要处理好昨天、今天、明天三者的关系,昨天的要坚持下去,今天的要有所深化,明天的要取得更大成效;第三对关系是处理好今天与明天的关系,今天的一切都必须顾及明天,明天的发展要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

这样一个时间关系看似简单,但真正处理好并不容易;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对于更好地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极有意义的。

 

求知善读,贵耳重目

(二○○六年三月一日)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中,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既要求知善读,又要贵耳重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还应“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领导干部作决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更需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学之思之、闻之见之,领导干部对一方的情况就有了话语权。

来源:人民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