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研究所主要从事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瞄准机器人学研究的国际前沿,重点研究并联机器人机构设计与分析的相关科学问题,近年来在并联机器人结构综合理论、机器人性能分析与控制以及机器人化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提名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特别是在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构型设计的解析方法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相关的研究论文SCI单篇他引达120多次。研究所高度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研究和开发了数款大型机电技术装备,为我国制造业和能源行业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低能耗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机器人灵巧手 航天机器人装备 外骨骼机器人 可折展多模式并联机器人 冗余并联机器人 |
科研成果 1. 2005,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现代分析与综合理论,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 2000,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控制,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2009,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人才支持计划D类,1人 4. 201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 5. 2012,承担的神华集团《选煤厂粉尘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称号 6. 2011,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优秀奖 教学成果 1. 2000,北京市精品课程 《机械原理》 2. 2001,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3. 2007,《现代机械工程综合实践教程》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4. 2008,适应铁路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5. 2009,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6. 2012,发挥轨道交通学科优势,培养行业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
研究所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军工配套及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
|
研究所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11. Haibo Qu*, Chuanliang Zhang, Sheng Guo. Structural synthesis of a class of kinematically redundant parallel manipulators based on modified G-K criterion and RDOF criterion.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18, 130: 47-70. 12. Haibo Qu, Yuefa Fang, Sheng Guo. Structural synthesis of a class of wrist mechanisms with redundantly-actuated closed-loop unit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6, 230(2): 276-290. |